故事的結構由三段式電影組成
三段式電影 由三位不同導演分別執導
在電影百年歷史已成常見的方式
例如從1983年台灣新電影開端作品之一的"兒子的大玩偶"
分別由侯孝賢 萬仁 曾壯祥所執導
其他的例子還有:
"三更"由港、泰、韓三地各自拍攝民俗風味極重的三段鬼故事而成
還有經典的跨國大作EROS 『愛神』
由王家衛的『手』、史蒂芬索德柏的『夢』
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的『慾』所組成

三段式電影的巧妙之處
就是繞著同一核心
卻由風格迥異的不同導演
個別玩出自己的調調

茱麗葉這部電影詮釋著三段不同的愛
少見的 故事的重心都圍繞在女生
以及.....身體是男生心理是女生的女生 XD
所以在說故事的過程中 展現比以往國片更細膩的女性書寫
男性創作 常常無法捉住女生的味道
畢竟性別不同 心態各異
偉大如金庸大師之流縱然創作出這麼多活靈活現的女性角色
這些女角依然離不開男性 沒有自己
故事中為了男性而活
台灣導演中 拍女性拍的最道地的就是吳念真
吳念真拍的短片"台灣女人"就深刻地刻畫出台灣女性的生命力
堅忍 退讓 和勇敢



話題回來 先不論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與否
在題材上 我看到了一絲亮點



侯季然的「該死的茱麗葉」
似乎有意地經營一股壓抑
戒嚴的時代 殘缺的女性
大雨的天氣 緩慢的節奏

徐若瑄的表演內斂而傳神
把表演的層次做得很好
反之 在九降風裡表現自然的王柏傑發揮有限
或許是角色題材較不突出
但期望他未來的表現會更好
當一個稱職的演員不能只憑藉自然
隨著時間的歷練 要展現出它的深度

「該死的茱麗葉」裡
茱麗葉其實並不柔弱
很堅強 卻夾帶一點狡猾
必要時要用一點心機
女人才能捉住自己的幸福



淡淡的小品
我喜歡裡面徐若瑄拋棄甜美外貌後
精準含蓄的表演



沈可尚的「兩個茱麗葉」
李千娜能的金馬獎果然有一點門道
戲裡分飾的兩個角色個性鮮明
全程在馬祖拍攝 精神病院是借景於海防的橋仔安檢所
劇中濃厚的海岸風 讓我很有共鳴
男人說的好聽....但從來沒做到......李千娜一語道出了所謂大男人骨子底的懦弱
至少在愛情裡 女人比男人勇敢的多 義無反顧的多!

女人等著男人 男人沒有來
男人來了 女人卻走了
只留下一點小小的報復
男人懦弱的結果 只換來一世的後悔
永遠活在痛苦裡面

片末 兩個茱麗葉巧遇
同車離開了
走向哪裡?天涯海角?另一個男人的懷抱?
我們不得而知
但女人~終於走出自己的路
茱麗葉不再永遠為愛犧牲
她們如同劇作家易卜生代表作"玩偶家庭"的娜拉
毅然決然地出走 擺脫了女人的傳統價值觀


 
李千娜的歌女角色個性鮮明討喜
演得傳神應該功歸曾長期參加歌唱比賽的優異台風
以及她自己家裡也經營歌舞團(團名就叫「千娜」XD )
爸爸是鼓手,媽媽擅長演歌 使李千娜得以耳濡目染
金鐘影帝黃河的發揮也很有限
有點浪費了他的影帝水準
一般電影總是在刻劃男性 女性在戲裡總是花瓶
所以我說這這電影是女性書寫
女性角色很跳出來 男生卻只是載浮載沉的伴
這部電影有拍成長片的潛力
也因為片長不夠 醞釀有限
不然這部電影應該是我會哭得死去活來的類型



陳玉勳的「還有一個茱麗葉」
是整場笑聲最大的時刻
一群諧星同聚一堂
加上刻意營造的搞笑橋段
能發揮出如此笑果 毫不意外
我遺憾的是陳玉勳 相隔十幾年復出
沉潛卻未能讓他的作品更有能量
使他的作品好笑有餘卻僅止於綜藝短劇的水準
以喜劇而言 深度還不如他十幾年前的作品"熱帶魚"

「還有一個茱麗葉」坦白來說並不難看
也可能是最多觀眾喜歡的一部分
但我對陳玉勳一定是"愛之深,責之切"
這麼有活力創意的國片導演
不應該僅止於此

據說陳玉勳在電影開幕片放映的座談中曾說
「這十幾年來我一直在思索,我到底要成為侯孝賢,還是朱延平,最後我選擇成為朱延平。」
我有點失望~我不討厭朱延平,不反對芭樂商業片
但你是陳玉勳就是陳玉勳
不需要去成為別人 而是獨一無二的
一定可以在即便商業片中找到自己的tone調和火花



戲散了~坦白說有點不符期待
雖然我喜歡國片 但也絕不盲目瞎捧國片
這部茱麗葉 火花有了 卻不夠大
巧思有了 卻不夠廣

與我同行的友人鬼王倫看完戲之後嗤之於鼻
說看了部爛片
還說要回去寫網誌靠北
我不像他 沒有那麼偏激
因為 我還看得到片裡很多的好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最後~給這部片一句短評

處處都有亮點,整體不夠經典!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作品
同時 莎士比亞也說過一句話

愛就像懸崖上的花朵,要想採擷就要有勇氣

或許~莎士比亞自己的這句話
可以為這部作品下一個相映照的註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達充 的頭像
    安達充

    玫瑰的名字

    安達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